文章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20-11-26 查看次数:16280 次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襄阳市建设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11月26日

为加快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业资源利用效率,把襄阳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助推襄阳工业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工信部有关要求,结合襄阳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工业绿色发展和实现永续发展为主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以“构建大市场、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为抓手,按照“绿色、循环、低碳”要求,健全完善“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闭环体系,促进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之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大幅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全市工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襄阳打造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末,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二)产业目标

1.废钢铁、废铝、废铅、废蓄电池。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量消纳,对周边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2.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废旧家电、铸造废砂、废纸。到“十四五”末,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磷石膏。到“十四五”末,实现磷石膏产用基本平衡。

4.建筑垃圾。到“十四五”末,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5.粉煤灰、黄磷渣、硫酸渣。到“十四五”末,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企业目标

到“十四五”末,培育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左右。其中:产销过30亿元企业3家,产销过10亿元企业6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产销过亿元企业15家。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废旧钢铁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旧钢铁回收加工—熔炼铸造—铸钢件、汽车零部件”循环产业链,结合我市钢铁产能及周边废钢资源量,推进钢铁企业短流程炼钢技术应用,支持钢铁企业与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

(二)推进废旧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铅回收加工—再生铅冶炼—铅深加工”循环产业链,“废铝回收加工—再生铝冶炼—铝深加工”循环产业链,以精细拆解、清洁提取、高效富集为导向,以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为手段,完善废旧金属回收网络体系。

(三)推进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旧电池回收—废旧电池拆解—再生有色金属—再生有色金属深加工”、“废旧电池回收—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包再造”循环产业链,统筹推进可追溯废旧动力电池区域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四)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轮胎回收—翻新胎”、“废轮胎回收—再生胶粉—防水材料、路基材料”、“废轮胎回收—钢丝分拣—钢深加工”循环产业链,建设旧轮胎翻新、精细胶粉制备项目,加快应用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拓展应用新型防水材料和路基材料,推进“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产品交易、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商务办公、产业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示范。

(五)推进废旧玻璃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旧玻璃—玻璃砖、玻璃棉—工艺玻璃”、“废旧玻璃—玻璃纤维—新型材料”循环产业链,推广应用“废旧玻璃—高温熔炉融化—纤维化—新材料(防火、保温、隔热、吸音降噪、防水、防潮)”智能化工艺,生产玻璃棉板、毡、玻纤风管、空调板、高温玻璃棉等系列产品。

(六)推进废旧塑料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旧塑料回收—裂解油化—塑料油—新塑料”、“废旧塑料回收—水溶性环保聚酯浆料—纺织材料”循环产业链,推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规模化的废旧塑料“破碎-分选-改性-造粒”先进高效生产线,支持不同品质废旧塑料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

(七)推进废纸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纸及纸基快递包装物回收—造纸—纸产品”循环产业链,推广废纸自动分选技术和装备,提升废纸分拣加工自动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支持建设废纸分拣加工中心和废纸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围绕打造“磷石膏—新型墙材—装配式建筑”、“磷石膏—新型建材—市政建设产品”、“磷石膏—水泥缓凝剂—水泥”、“磷石膏—路基材料”、“磷石膏+水泥+碎石骨料+添加剂—重压方料—切割抛光—装饰材料”循环产业链,培育引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

(九)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建筑垃圾、建筑装饰废料—新型建材—市政建设产品”循环产业链,建立建筑垃圾分拣中心,优化建筑垃圾分拣工艺,支持市政新材料、融聚再生资源等龙头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强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推广使用,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支持建材企业与工业废渣企业合作,高效利用粉煤灰、黄磷渣、硫酸渣生产新型建材。

(十)推进废旧家电综合利用。构建城市功能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城市、街道、社区、家庭相贯通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积极推广居民垃圾分类、社区站点投放、统一作业队伍、集中运输处理的社区回收模式。支持大型家电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利用配送、装机、维修等渠道,发展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重点加强线路板处置、元器件无损化高效处理、稀贵金属提取等无害化、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处理产物附加值。

(十一)推进铸造废砂综合利用。围绕打造“废黏土砂—干法气力摩擦—沸腾再生炉—干法气力摩擦—再生砂(用于制芯)”循环产业链,“废树脂砂—沸腾再生炉—再生砂(用于制芯)”、“铸造厂除尘灰—造粒产线设备—面烧结陶粒”循环产业链,鼓励铸造企业循环利用废砂,依托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引进废砂利用龙头企业,建设中部地区废砂利用产业基地。

(十二)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布局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分拣、仓储、配送、交易大市场,建设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再生资源数据监测、统计分析、产品交易、行业标准、负面清单、企业信用等服务。

(十三)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以现有产业园区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合理布局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管理优化等方式打造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推动技术、标准、政策、机制协同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支持冶金、建材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提高固体废物利用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招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社局等部门为成员,推进规划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落实部门职责,加强配合联动,完善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

(二)加强资金支持。对全市范围内通过工信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的企业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再生资源产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和电池行业回收体系智能化平台,以及回收加工大市场智能化生产设备予以奖补,所需资金从工业倍增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并按现行财政体制分担。对通过工信部行业准入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行业准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当年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且一年内竣工投产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改提质项目,给予实际设备投资额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再生资源产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和电池行业回收体系智能化平台的项目,建成投产后,按项目软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投资额的30%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企业购置回收加工大市场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加强创新引领。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中心平台,加快固体废物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创新制定一批产品、技术、工艺、评价、管理标准,规范市场发展。建立互联网+资源综合利用增值服务机制,以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四)加强协同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在空间规划、土地供应、环境容量、金融保障、项目争取、退税政策等方面,优先安排支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引导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布局建设项目,推动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严格行业准入,禁止高污染项目落地,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改,减少产生固废。探索建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第三方评价制度,推进评价结果在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时的采信,探索建立税收减免互认、设施共享、政策体系协同,以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各类媒体、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营造促进工业综合利用的舆论氛围。

 

网站首页   平台简介   服务范围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箱:Smehub@163.com

邮编:430077  鄂ICP备13003460号-3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